颜色绚丽或是疑云密布的场景都是很德式的存在。
有点像Rebecca里提到的,
我们在紧急关头获得希望,在困苦时刻找到希望。
诸多的碎片,犹如话剧搬上了荧幕,不断强化着戏剧感。
但又极度想要强调这种生活的平常。
却没有逃出支离破碎的窠臼。
这种挣扎本身也是生活的拉扯:
如此希望独一无二, 而平凡又是如此诱人。

白噪音——一种功率谱密度为常数的随机过程,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而又无时不刻被我们忽略。诺亚·鲍姆巴赫的新片《白噪音》改编自1985年出版的同名小说,用戏谑的口吻调侃着繁荣表象下、置身于诸多共同构成“白噪音”的社会事件中,人们内心的种种焦虑与不安。这样的焦虑,不徐不疾地反作用于自身,推动着世界向某一个方向义无反顾地前进——进步或毁灭。
影片以好莱坞的辉煌作为开端,伴随着八十年代里根“星球大战”军备计划,彼时的美国充满乐观主义。与此同时

今天聊聊美国电影《白噪音》。
片名White Noise / Wheat Germ (2022)。
诺亚·鲍姆巴赫搭档老司机的上一部电影是《婚姻故事》,精准地描述了一对离异夫妻,拿下6项奥斯卡提名,6提1中。
《白噪声》则是时隔3年后导演的第11部叙事长片,也是第一部导演没有改编自自己原创故事的长片。
影片《白噪音》改编自唐·德里洛 1985 年的后现代反乌托邦同名经典小说。
该小说被誉为继《1984》之后,又一部现代文明的警世预言,所描绘的那个噩梦般的世界,连奥威尔都会不禁战栗。

[#白噪音#] ( White Noise ) (B+) 这部满适合各位被封在家的同学们看的。其中一段灾难来临,大家逃亡、被隔离的恐慌经历就是在展示新冠时期人们对于死亡和未知的畏惧与焦虑。甚至片中有类似在隔离地区被命令“谁也不能离开”这样的话,也出现了疯狂的踩踏场景去展示人们在惊恐时可能会造成更多灾难。
但是影片的后半部分则发生了一些比较奇怪的转折,又扯入了对药物的依赖及对宗教、婚姻的探讨。当然其实立意一致,这些都是人们因为怕死而寻求解脱的方式,只是前半部分以灾难、逃亡片去呈现更为有效。

白噪音远比婚姻故事出色,没想到鲍姆巴赫摆脱了小资情调,对于后现代的某些意识形态和价值观进行了体系性的批判(得益于原著),这一点就强于婚姻故事那种乏味的布尔乔亚吵架戏(不食人间烟火),首先第一场戏(对于人生的一个比喻),就是批判某些文青布尔乔亚的唯体验论和直觉主义(极容易变成享乐主义者),黑人教授故意抹去了暴力电影背后的符号性背景冲突(感恩节和国庆节),一味强调这些撞车戏是美国乐观主义的象征,但是虽然背景性场域被教授把握成整全
【白噪音】豆瓣评分才6.1?惊到
转载请注明网址: https://www.shxqtj.com/vod/id-26945.html